身体异味以及PATm完整版

疾病可能性及治疗的一些思考,请大家共同参与

经过网上搜集和医学资料库查找,目前大致符合症状的,病友们自己认定命名的,疾病有以下十余种(但我个人认为可能都是一种(三甲胺尿症)或者几种的变型),我打算利用空闲时间,把这些所谓的病种系统学习一下,找出他们可能的致病原因和检测治疗方法,供大家分析讨论,重点放到检查和治疗方法上。另外这些方法仅供就医时提供参考,具体以医生说的为准。

检查和治疗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可能性:有疾病症状和原理的支持,有一定可能性。
安全性:检查或者治疗必须是安全的,至少不能是破坏性的(抗精神药物),能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治疗是最被期待的。
花销:花销尽量小,不能漫天撒网式的吃药和高价检查。

按照上面的原则,我会尽量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到每周有更新,每月有大的进展。同时,还会随时更新一些求职的工作,比如云客户了,抱团打工养殖了,来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病友。
计划大概如上,个人虽然职责所在,义不容辞。但是时间,精力和专业性,知识量都很有限,仅靠个人是无法完成任务的,所以还请大家积极参加讨论,提供信息和指导。病友提供的资料和方法我都会注明,我引用的病友贴吧发表的文章也会注明原创者,至于我自己写的,大家尽管拿去用,不用担心版权。

低学历低收入者虽然只有抱团才有生路,但他们在药物实验方面更为迫切,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高学历富裕患者,团结可以过得更好,所以请不要吝惜自己的才华和知识。请大家一定要互相帮助,不要分层。

另外大家一定要相信,治好疾病才是每个病友最大的利益所在,而不是本末倒置,不顾大局,意气用事的破坏病友团结或者获取利益。过去东北某病友引发的事情不会再提,但是一定会警惕!

下面是收集到的疾病种类,大概用二个月时间完成下面十种疾病的资料收集,基本上每周一个:

三甲基胺尿症(鱼臭病),
吲哚(三甲基吲哚,粪臭素),
异戊酸血症(成人型),
肠漏(肠道通透性增大,肠易激综合征排气型),
肛门漏气(神经性肛门漏气)
神经性脚臭(穿鞋脚臭),
PATM(脑电波,信息素,真菌),
鼻臭(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克雷伯杆菌),
严重口臭(基因缺陷,甲硫醇)
狐臭变异(手术后或者药物后严重)
(组胺含量高),皮肤表面分泌物(甲苯类)

(上面罗列的病种,我个人认为很多是牵强附会的,缺乏足够的医学证据,或者是某种共同疾病(三甲基氨尿症)的变型,但是为了尊重已经存在的病友共识,我还是尽力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寻找逻辑上的可能支持,通过病友的共同努力,无论是能确定抑或者排除几种疾病,都是值得高兴的,)。

第一周,三甲胺尿症:

三甲胺尿症,是和大家症状最像的一种疾病,也是国际上研究进展最大,变化最多的一种。现在虽然不能武断的认为大家
都是这一种疾病,但是确实值得病情严重的患者付出精力关注。所以作为第一个介绍,并且详细说明他的各种进展和来龙去脉。

国内三甲胺尿症最早是2008年一个叫橡皮泥的成都病友最早发现的,并且由我和重庆黄大哥继承发展。在2008-1010年左右,网上关于疾病的资料很少,国外论坛人也不多,所以我们能获得的信息很有限,当时认为三甲胺尿症就是简单的隐性遗传,通过基因检查能确诊,所以组织了中科院遗传研究所基础研究室 孟岩博士 的基因免费检查,总共有30多人,确诊率并不高。后来随着国外研究的进展,发现的三甲胺尿症的遗传点位越来越多,而且有多基因共同控制的趋势。损伤的基因点位不同,确定了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再后来发现三甲胺尿症,有很多非遗传类型,就是患者的基因是好的,但是三甲胺氧化酶在肠道内失去活性,可能和肠道菌群环境或者激素有关,这种类型的三甲胺尿症,一般是青春期发病,可以通过对比尿液中的三甲胺浓度,以及三甲胺和氧化三甲胺的比值来确诊。三甲胺非遗传类型的发现,对患者是重大好消息,减轻了治疗的难度,和遗传的担忧。不再让患病闻病色变,不愿面对。最新消息是有病友查询到,三甲基氨尿症又发现两个新的基因点位,不再是单独的1q23-q25)FMO3基因,
新的两基因点位是:1.DMGDH 二甲基甘氨酸脱氢酶抗体;
2.PYROXD2 吡啶核苷酸二硫键氧化还原酶2抗体

我们在2017年组织了中南大学药理研究所检测活动,包括血液基因,尿液等等。可惜因为技术难度原因,结果还没出来。目前我们还在等待药理研究所的检查结果,同时也做了一些别的途径的联系,比如联系北京一家基因检查机构,看能否便宜给大家基因检查,还有广州检测中心,也可以做尿液中三甲胺的对比分析,我们还在寻找有检查力量的免费机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联系到合适的科研机构,争取确诊或者排除这一疾病。

另外病友广东小蔡找到了一份潜艇臭味物质的成分分析表格(群文件里面有),里面列举了人体对各种异味气体的容忍阙值,三甲胺是最低的,对大家是个很不幸的消息,也就是说空气中有极低浓度的三甲胺,就会引起人群的不适,可能和人类早期以鱼肉为食物有关。有腐败的鱼就会产生三甲胺,对三甲胺敏感可以避免食用腐败的鱼类引发感染死亡。

百度以及百科的一些三甲胺解释:
低浓度的三甲胺气体具有强烈的鱼腥气味,高浓度时具有类似于氨的气味。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对眼、鼻、咽喉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感到眼、鼻、咽喉干燥不适。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感谢病友 伊索寓言提供的资料:“在有氧情况下,三甲胺通过三甲胺单加氧酶催化转化成氧化三甲胺,氧化三甲胺在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二甲胺,然后二甲胺在微生物和藻类的作用下快速分解为甲胺,进一步由甲胺分解为氨和甲醛”

还是病友“伊索寓言”翻译的资料,大概说明了,三甲胺尿症发现了新的基因,能致病,而且很多三甲胺患者,医生确实闻不见气味,但是尿液中tma测定确实高,尿液是检测三甲胺的金标准,基因和气温都不是。

另外个人趁周末收集了大量三甲胺检查测试方法,有液态的(尿液),也有气态的(直接检查空气中含量),都是论文性质,有单位和作者,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联系检查。


最新三甲胺检测征求稿:

经过病友“再来一杯酒”努力,找到了北京一家专业的遗传代谢病检测机构,敏路思医学检测所,可以帮我们做尿液中三甲胺和氧化三甲胺的对比,来确定各种类型的三甲胺尿症,具体流程和价格还在商谈中,另外广州监测分析中心以前做过,现在我还在联系,还有金域医学,我也打电话联系,请他们帮忙分析,还在等金域医学检测中心电话。目前看过了一周,没接到金域医学检测中心的电话,看来他们是放弃了,只能另寻出路或者熟悉他们的病友去打电话。另外南京二院肠道中心,能做免费粪便分析。还有病友介绍的认识的一个展姓基因销售经理,介绍的北京希望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第三代基因测序工作,全外显子基因测试,价格定为2400,因为新发现了两组致病基因,所以在测量全部外显子的基础上,会特别留意这三组基因。
如果能保证质量,我认为2400的价格还是很合适的,当然我也会在询问华大基因,金域医学,看看他们全外显子能给优惠到什么程度。

另外展经理推荐一些遗传代谢病的专家,同时也是串联质谱的专家,
协和医院儿科:邱正庆
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杨艳玲
上海新华医院儿科内分泌:韩连书,顾学范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同济医院儿科主任:罗小平
我在网上仔细搜索了这几位专家,医术方面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家可以放心看,别的省市的,也可以去本省最好的医院,看儿科内分泌遗传专家,省医院以下的就不要看了,意义不大,


第二周,吲哚,三甲基吲哚:

化学物不同浓度有不同的气味,三甲胺这样,吲哚(三甲基吲哚)同样一样,高浓度,粪臭味。中等浓度,脚臭味。低浓度,孜然味(狐臭味道)。极低浓度,淡淡的白色花香味。吲哚的这种截然不同的化学味道,不仅符合大家的气味多变的症状,而且还和大家反应的味道高度拟合。所以非常值得重视。下面就我对吲哚的来龙去脉和搜集的资料做个介绍:

先说来龙去脉,大家了解认识吲哚,都是由百度百科知道的。因为百科上介绍的吲哚病情非常符合我们。看编辑的内容,肯定是熟悉我们的病情的有心人士,但是此人又不出现和我们讨论,交流,真的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样子。另外很多病友都试验过百科上吲哚编辑者推荐的松果体褪黑色素(脑白金),但是效果不好。说实话我对吲哚编辑者的科学性表示怀疑,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对吲哚编辑者表示感谢,至少提示了一种可能,下面是我通过知库网站收集的一点资料。主要是三甲基吲哚,因为吲哚很少看到和我们相关的论文。三甲基吲哚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畜牧生产上,

三甲基吲哚,也叫粪臭素,具有令人不愉快的粪臭味,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有刺激性。有带咸臭而强的吲哚样动物香,气势非常有力,扩散力强, 很持久,浓时,令人作呕。是导致公猪肉膻味的主要物质, 也是大型养殖场粪污臭味的主要物质。三甲基吲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肝脏之中,对健康没有影响。经过肝脏代谢,尿液中很少。三甲基吲哚主要来源是色氨酸分解,是动物肠道中的 L - 色氨酸在多种微生物作用下产生的。来源于外源性的食物,也来源于肠道上皮细胞脱落分解。粪臭素的生物合成 粪臭素是动物肠道中的 L - 色氨酸在多种微生 物作用下产生的。首先含有 L - 色氨酸的蛋白质在 肠道内消化,产生 L - 色氨酸。有的学者认为含有 L - 色氨酸的蛋白质来源于动物摄取的日粮,而另外 一些学者认为产生粪臭素的 L - 色氨酸来源于肠道 黏膜的细胞碎片,然后 L - 色氨酸发酵产生粪臭素。 这个过程受微生物的调节,并对抗生素十分敏感。

如何减少动物肠道内三甲基吲哚的产生,有几种方法:
减少肠道上皮细胞的凋落,
降低大肠中蛋白质的微生物发酵、
改变肠道菌群组成、
抗生素应用。
菊糖和寡糖能有点用处。

大概如此吧,还查到很多检验动物体内或者体外气体吲哚的方法,都是通过串联质谱分析的,对我们帮助更大,论文都注明了作者和单位,我们可以按图索骥,联系论文作者来寻找检查我们是否有吲哚超标的可能。附录最简单的一篇:请参考附录一:



第三周:异戊酸血症

异戊酸血症是由于先天缺乏亮氨酸代谢酶(异戊酸辅酶)致血中异戊酸量增加或从尿中经常大量排出异戊酸甘氨酸(异戊酸甘氨酸含合物)。剧烈呕吐,重症的有酮体酸中毒并伴有间歇性嗜眠昏睡的发作。并由于异戊酸酸蓄积,呼气及体表均有恶臭。

来龙去脉:想到异戊酸血症是因为他的汗脚气味,符合很多人的描述,排除异戊酸血症是因为他生理方面的严重反应,比如呕吐,昏迷,死亡之类的。而我们患者一般身体健康。后来虽然孟岩大夫和我说过有成年类型的,症状较轻,智力和健康都能正常发育,我也觉得可能不大。后来改变我看法的是一个女患者,成都的一个女患者,她好像用了十万元在北京各大医院做过全面检查,最后通过基因测试,高度怀疑是异戊酸血症。她在群里发过报告单(我没注意)。后来我专门找过这个女患者聊过,她并不愿意多说,只是强调自己花了多少钱,让大家都去检查。另外据说她发的报告单是在海军总医院检查的,海军总医院好像有不少科室被承包出去,所以我也不能确定哪个检查的真假。我个人不太看好这个疾病的可能,但是值得排除。

虽然不能确诊真假,但是好在异戊酸血症是属于新生儿遗传筛选的常见病种,检查费用不高,而且简单。我了解下各大省级医院儿科基本上可以做(他们委托专业公司),或者直接找专业公司,我打电话问过国内最大国模的金域医学,大概是300元。
北京还有个敏路思医学检测所,日本技术,号称能检查140多种,价格800元吧,如果患者多,可以找人优惠。(患者“再喝一杯酒”推荐的一个营销经理)大概500左右,都是通过快递尿片来做。建议神经性脚臭或者穿鞋脚臭的并且经济条件较好病友做做,确诊或者排除都是好事。毕竟如果是异戊酸血症的话,有针对性的各种饮食补充,能较好控制病情。另外注意了,经济条件较好的病友,可以带头做做,把结果告诉大家,如果不是的话,也可以排除这一类疾病了。(另外我们还在联系敏路思做三甲胺尿的质谱分析,也可能能合并到质朴中一块分析。就不需要单独检查了,不过三甲胺尿质谱分析比较贵,目前是1500左右,不知道能不能谈下来价格。)


第四周:肠漏(肠道通透性增大,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肠漏和肠易激综合征,不是一个概念,但是都和肠道有关,就放一起了。
肠漏:我记得以前看国外的资料,是德国人针对身体异味或者patm提出的,意思是病友肠道通透性增加,让一些本来应该在肠道内被分解的大分子通过肠道进入腹腔,然后吸收到血液运输全身。(具体请参看附录2)腹腔,全身。就会散发异味或者刺激性味道,但是这个理论尚缺乏大量的数据支持。暂且存疑,
一、肠道通透性定义
肠道通透性与肠屏障功能有关,其正常的肠道通透性取决于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肠黏膜屏障是指肠道能够防止肠内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它可以防止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及抗原和微生物进入体内,同时允许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分子交换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系统,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这些屏障的交互作用使得肠道能够保持渗透性平衡,这种功能状态,描述为肠道通透性。
但是这个理论尚缺乏大量的数据支持。暂且存疑,下面贴上我百度的一
二、肠道通透性相关疾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肥胖及代谢性疾病
危重病
肠道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1.细菌菌群:
2.旁细胞途径
3.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4.益生菌:


肠易激综合征:

赞同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并不多,但是都是比较理性的患者,他们和我提起这个疾病,我查阅资料以后,感觉也有可能,一方面是肠易激综合征或者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引发肠道菌群的混乱,产生更多的三甲胺,吲哚,甲硫醇或者别的刺激性化学物质,另一方面特别是后来了解到神经性脚臭,神经性肛门漏气,恐艾症以后,内心深处也把肠易激综合征看成一种和肠道植物神经紊乱以及精神心理紧张有关的功能性疾病,而且我去看了肠易激综合征的贴吧,也有很多患者提出来精神因素,抗焦虑治疗。

应该说,肠易激综合征或者植物神经紊乱可以放大患者身上任何的疾病,特别是对于和肠道环境,菌群有关的疾病,更加放大。比如一些三甲胺尿患者,他们肯定受肠道功能的影响。但是,味道或者刺激性是不是原发于肠易激综合征还是另有别的原发病,肠易激综合征或者植物神经紊乱只是放大了这个疾病的表现,应该通过科学的手段的检查来排除下,比如三甲胺尿的检查,或者吲哚,异戊酸血症之类的已经明确存在的疾病。
下面贴出来一些缩略的百度资料,大家参考:具体参考附录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被认为是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调控异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IBS患者常有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异常。同时精神心理应激也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说明精神心理因素与IBS有密切的关系。
目前对IBS的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调整饮食
2.心理和行为治疗
3.药物治疗

第五周:肛门漏气

肛门漏气(肠易激综合征排气型):这一观点得病友也有不少,他们一般相对来说程度较轻,影响后面几排同学,同事,或者一个教室一个办公室,很少能穿透房子,窗户影响隔壁,相对很多10-30米类型的病友,好很多。但是他们受的苦一点都不少,一样受嘲笑打击,一样心力憔悴。升学,工作都受极大的影响。漏气的患者都倾向植物神经紊乱或者神经官能症,但西医更偏向肠易激综合征排气型。他们都有过憋屁的经历,由于内向或者害羞之类,经常憋屁,引发肠道鸣叫之类的,慢慢发展为无意识的排气,自己闻不到,别人能感觉得类似屁的味道。(不同于一般物理性的漏气,那是由于肛裂或者痔疮混合痔,肝门括约肌问题引发的生理功能的问题。漏气患者生理功能基本正常)。相对别的患者,肛门漏气比较容易被医院和父母,家庭接受和解释,能给出很多解释,从结肠炎,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排气型,肠道植物神经紊乱或者菌群混乱之类都有。至少受到承认的,不会被误会,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网上很多能自愈的患者,很多都是这一类型的,他们自愈的方法,大概就是科学饮食,睡眠,锻炼,心态好,吃治疗肠道的药物,大概如下:
不吃豆类之类容易胀气的食物,大量吃青菜蔬菜,不吃太多蛋白质,科学饮食,早饭要吃,晚饭要少吃
早睡早起,睡眠要好
加强身体锻炼,多运动
大量益生菌

基本上如此,大家可以试验下。但我个人认为,有条件的患者,还是要参与三甲胺尿症的化验,一是患者的个人感觉可能有臆想,二是尿检毕竟是没有损害的化验,能排除掉一个被国际确诊的病,既不会浪费金钱,精力和时间,也避免了乱吃药造成的危害。


第六周:神经性脚臭(穿鞋脚臭)。

穿鞋脚臭或者神经性脚臭,赞同这一个观点的大多数是学生,从12-22不等。大概从周围同学的反应,认为是脚臭味道,就从脚部散发的吧。特别的是患者绝大多数自己脱鞋闻不到自己的脚臭味道,又找不到别的解释,只能生硬的造出来一个“穿鞋脚臭”的名词。这类患者去求医,非常容易被大夫诊断为幻嗅,幻臭,进而诊断为精神疾病。后来出现了神经性脚臭,认为植物神经紊乱,精神紧张或者强迫症引发的脚臭,虽然仍然难以信服但是确实比穿鞋脚臭更容易被接受一些。这两类患者由于年纪比小,缺乏沟通技巧和辨别能力,逻辑思维,也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非常容易被骗和出事。对此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一定要和父母,老师沟通,不要不好意思,一种你自己应付不了的疾病,必须求助家长大人,如果父母沟通不了,可以和我联系,我帮你沟通。然后再让父母和老师沟通,很多病友本身疾病的程度很轻,只影响前后几个人,最后却辍学,非常可惜。也耽误了病情。如果味道确实严重的,影响几个班级的。在家修养,自学,最后去高考,也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退学。

第二:要接受还有类似的别的疾病,不要局限在脚臭的味道上。也许是全身散发,而且脚臭的类似气味,有好几种疾病。比如异戊酸血症,三甲胺,有条件的可以去做做尿液三甲胺和氧化三甲胺的对比,这个是确诊三甲胺疾病的金标准,相对来说,基因检查却不是,因为还在探索中。下面是脚臭味道的主要来源(当人体出汗时,脚上的鞋袜让汗液不易挥发,泡在汗液中的双脚因为不透气滋生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在脚部繁衍、活跃,散发出臭气。三种主要的细菌排泄物分别为:丙酸、甲硫醇酸和异戊酸。甲硫醇酸的产生,令双脚产生类似硫磺和干酪的气味;异戊酸会令脚部发出干酪气味以及变质的醋酸气味;丙酸则会让脚部产生臭酸味。)

第三:如果你有足够的证据确信是神经性脚臭,紊乱或者强迫症引发的,那就坚决按照强迫症的方法治疗,可以去看心理医生,或者按照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穿鞋脚臭吧有个叫“夏诺辰”的网友,就发表了自己用心理暗示治好的方法,可以参考。

第四:对于一些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比如影响范围1-2米的,性格比疾病更重要,我见过好多患者,男女都有,和同学相处很和谐,都顺利考入大学。争取多沟通,学会自嘲,解释清楚暂时难以治好,应该能被大多数人接受。难以避免有个别自私的同学嘀咕,但是大多数能接受就行了。要培养阳光的心态和积极上进的性格,也要有抗压能力。

下面贴一个例子,请看附录4


第七周:PATM

PATM的意思是人们对我过敏,包括咳吐,打喷嚏,揉眼睛,咽喉炎,鼻炎,等等。流行于国际论坛,欧美患者之间。国内最早提出来的是几年前浙江一位病友,叫朱杰,报纸采访过,也联系各大医疗机构化验,但是当时技术不够,无法确诊。后来朱杰搬家去了国外。

目前国内patm病友有自己的qq群,比较活跃。大概分两派,一派有异常味道,一派认为自己没有味道。有味道的那一派,大概就是三甲胺或者神经性脚臭之类的患者。国外有几种理论。
国外研究PATM较多的是日本和德国,日本提出来几种理论,还有视频。第一种是皮肤表面化学物质,引起打喷嚏,比如甲苯或者苯甲酸超标,或者体内重金属超标(这个是某种实验结果,比较怪异,找不到逻辑性)。日本患者还提出来肠易激综合征。德国患者更多的是研究肠道通透性,认为可能和肠道通透性变大,很多化学物质通过肠道屏蔽,进入血液,输送全身有关。另外还提出来念珠菌或者某种细菌孢子有关,引起人类过敏。
无味PATM,国内也有几种理论,比较流行的是PATM群内成员提出来的脑电波,脑电波比较玄幻,想了解的可以自己去patm群问。还有人提出来信息素,有个无锡患者参考阴滋病(恐艾症),提出来不好确诊但是确实有症状,参考恐艾症的免疫力低,焦虑症状,提出来是植物神经紊乱加上免疫低。

对于PATM病友,我有以下建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用技术手段暴力破解,有味道的,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气象,液相分析病友排出去体外的物质。没味道的,人多的话可以做基因检查,现在全身基因分析价格很便宜,全外显子报价5000左右,团体可以减半,全身基因分析8000-10000左右,团体也可以便宜。目前国内各类基因公司或者独立医学检查所很多,病友们可以多多联系,寻找合适的检查方法。但是独立医学检测所,如何保证质量,也是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第八周:鼻臭(臭鼻,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鼻臭应该是最早被提及的一类疾病,鼻臭吧病友也很多。因为有臭鼻症的存在,患者在脚臭以外,最先想到的就是鼻臭。而且鼻臭病人一般也闻不到自己的气味。但是同样,鼻臭一般伴随着萎缩性鼻炎,明显的鼻部症状,很多病友做了鼻窦部ct或者电子鼻镜,并没有明显的病变,以及本身也没有明显的鼻部不适,所以单单只有味道很难确诊。也很难针对性治疗。前几天我写鼻臭,翻阅了不少论文,有了新的想法,也许味道和症状不一定成正比,这样我们单纯的检测臭鼻克雷伯杆菌就行了,一般认为鼻臭的味道主要是臭鼻克雷伯杆菌繁殖分解引发的,我们如果有足够的呼吸臭病友,在大医院做臭鼻克雷伯杆菌的培养,如果普遍发现,也许可以确诊并针对性治疗,臭鼻克雷伯杆菌的敏感抗生素有不少,应该会有较好的控制方法。
我查了资料,著名大医院的耳鼻喉科都还不错,都可以去看的,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各省最好的医院都可以的。希望坚持认为自己是鼻臭或者呼吸臭的病友,能协调一致,去做下鼻臭克雷伯杆菌培养以及鼻部电子鼻镜或者CT,无论确诊或者排除掉,都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关键是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对照发现病情。所以病友组织很重要。我对于鼻臭的了解,基本上就这些,肯定是很浅薄的,希望有研究的病友添加资料。
另外看了鼻臭吧好几位吧友的发言,感觉慢性鼻窦炎,筛窦炎之类的也有可能产生厌氧菌,厌氧菌繁殖出来臭味,短期需要抗菌治疗,长期需要提高自己免疫力来治愈。

{木偶病友添加的鼻臭种类,但是我觉得这些都应该比较好检查,而且味道不会很重,去三甲大五官科仔细查查吧。
比如牙源性上颌窦炎,干酪性鼻炎,鼻后滴漏症
萎缩性鼻炎,都是细菌感染

牙源性上颌窦炎
颌窦炎是上颌窦的炎性病变。可单发,但常见于多窦受累。分为急性上颌窦炎和慢性上颌窦炎。急性上颌窦炎有发热、出汗、乏力、周身疼痛症状,局部症状包括头痛、鼻阻塞、鼻分泌物增多。慢性上颌窦炎主要为前鼻滴涕或后鼻滴涕,有时鼻分泌物随头部姿势改变而流出,患者自诉痰多且臭,分泌物为黏液脓性或脓性。
判断自己是不是这类发出的味道,首先确定自己是不是鼻窦炎,是否牙疼,是否有坏牙。
2萎缩性鼻炎
鼻腔干燥、鼻塞、鼻涕干而容易结痂、反复鼻出血、嗅觉减退、鼻腔有臭味等,鼻部不适还会引起睡眠障碍和抑郁症。
判断自己是不是萎缩性鼻炎,可以去医院检查。
3干酪性鼻炎
鼻腔或鼻窦内积聚恶臭的干酪状团块,多脓涕,日久侵袭周围组织和骨质,严重者可发生鼻部畸形。
判断可出现少量鼻出血、嗅觉减退和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
4 鼻后滴漏综合征
鼻炎、鼻窦炎病人鼻腔炎性分泌物倒流,经后鼻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对咽部黏膜造成刺激,引发咽部不适,是引起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数患者伴有鼻内分泌物后流、口腔黏液附着、咽部发痒、有异物感或“浆糊黏着咽喉”的感觉,并频繁清喉,即由于鼻涕的倒流引起咽部的不适感。分泌物有的腥臭,形成鼻臭。判断有白色分泌物在咽喉处,分泌物有味。鼻塞或者侧鼻塞。
6扁导体结石
扁桃体结石多发生于扁桃体上隐窝中,长期处于阻塞,分泌物引流不畅,导致干酪样物积聚,致不易溶解的钙、镁等无机盐沉积而成结石。可产生难闻的臭鸡蛋味口臭和鼻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第九周:口臭

我对口臭没有太多了解,曾经遭遇过或者碰到过一些口臭的患者,自己也有过口臭的经历。但是一般都局限于半米以内,能造成交际的尴尬,但是很少影响患者生存大事。所以,以前没往这方面考虑过。即使有个叫刘_昌的病友,发给我口臭基因的新发现,也是略略了解,感觉原理类似三甲胺,没深入了解。最近写文章,又找出来那篇发表于自然的论文,仔细看下,原来罪魁祸首甲硫醇竟然是煤气管道添加物啊!!!想到很多患者说过身上有煤气味道。。。感觉突然有了新发现。。也许说不定甲硫醇也是我们的一个味道来源呢。于是就和刘_昌病友交流了下对甲硫醇的看法。我们一致认为甲硫醇值得重点关注。可以通过气象质谱仪分析下。

甲硫醇,肠道产生,甲硫醇氧化酶缺失,甲硫醇无法被肝脏分解,被运输到血液,呼吸排出。甲硫醇本身味道刺激,持续时间长,沸点低,7°,容易气化。是煤气管道的添加物,为了防止煤气泄露无人发现,,你可以想想那个味道。但是偏偏有不少患者身上就是煤气味,。。。另外甲硫醇还是脚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臭研究比较多的,是参加中南大学检查的病友叫刘*昌,他注意到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也就是顽固性口臭可能是基因SELENBP1基因缺陷引发的,他组织了严重口臭的基因点位检查,后来又组织了口腔微生物取样检查,都没有明显的问题。有兴趣的可以联系他。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有才华的病友能够站出来,领导病友一起探索。

下面是有关论文:请参看附录5:



第十周:狐臭变异:

狐臭变异是前几年,病友反应较多的,最近几年人数变少,也许和对疾病的认识了解有关吧。但是无论如何,狐臭变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很是神奇。狐臭变异的患者,一般都是有狐臭,自己可以闻到,也可以针对性的治疗。但是因为用了某种药水破坏汗腺或者做了狐臭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自己闻不到原本的狐臭味道,变成了下水道或者各种奇怪的刺激味道,引发周围同事,邻居,同学频发打喷嚏,咳。病友欲哭无泪,真的很神奇。如果说狐臭手术或者药水失败了加重病情,也不应该变成完全不同的一种味道了。是手术或者药水打开了某种致病基因表现的开关么?或者患者本身就不是狐臭,而是某种疾病(三甲胺,吲哚)的轻型,随着时间慢慢加重了(病友坚决反对这种说法)?暂时找不到原因,再加上急着完工,就先留个空白吧,期望狐臭变异的病友多补充资料?同时也给狐臭患者留个提醒,千万不要随便做手术或者使用小牌子,不知名的药物,万一变异了,你的生存都会受到威胁!


第十一周:组胺和甲苯

暂时留白,组胺主要是考虑到打喷嚏,刺激性。甲苯是日本一个实验室做出来的,先留着,排除别的在考虑。


上面是我了解的一些关于体味的可能疾病,我了解的有价值的都写了,希望广大病友仔细阅读,少走些弯路。也希望病友们能批评指正,添加各种资料。更希望病友们团结起来,有钱的出钱,有人脉出人脉,有时间出时间,有委屈出委屈。共同努力,确诊并且治疗疾病!

上面说了一些具体的病情,下面是一些心理治疗,自我康复,沟通方面的技巧,在病情得到医疗之前,自己努力下!

自我康复:首先2017年做过一个调查分析,大概40%的患者在生病期间有短暂自愈的机会,虽然后来绝大多数又复发了,但是值得珍惜。当时猜测和生活环境,习惯,饮食运动,精神压力的改变有关,今天得到了一些理论上的支持,就是病友“伊索寓言”提供的表观遗传学,从理论上提供了如何改变基因,自愈疾病的办法。所以非常希望患者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进取的心态,运动和冥想来影响基因的表达,获得疾病的自愈!!

心理治疗:

积极健康开放乐观的心态,肯定能降低精神压力,有助于减轻疾病。一般人(包括父母)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应对罕见病。很多患者经受了诸多不公平的待遇甚至走上极端,非常的可惜。有些新得病的患者,会出现巨大的心理波动,不加以劝导,很容易抑郁,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有人适当的疏导下,也许几个小时,几句话,就能避免一场悲剧。也有些病友,因为影响别人而内疚,随之长期逃避社交生活,从而变得自闭,甚至放弃了很多应得的利益。比如很多学生因为自责,怕影响别人而从大学退学,拿不到文凭,在社会底层打工,影响一生;很多成人因为自责而辞职却并没拿到应得到赔偿,都是很痛心的事情。

心理医生有专门的针对特殊群体的训练,心理医生一般都受过危机教育,大量接触各种危机人员或者长期抑郁,残疾人群。会有正确的办法解决这些事情,保护患者的正当利益。能在很多方面帮我们减轻压力,告诉我们正确应对的方式。就拿大学生退学来说,如果你心里足够健康勇敢,或者请教心理热线,事情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结局的!!试着勇敢一点,可以用自嘲的方式,说出自己的痛苦,请大家谅解,相信会有效果的,毕竟比乙肝那些传播性强的疾病,还要安全不是?即使你自尊心强,不愿意影响别人,请大家一起和你去找教务处,请同学配合,给老师,校长说清楚,说在校会影响别人,可以请求在家自学,期末来考试的。这样应该会准假的,这样对自己,对同学都好,也能顺利拿到文凭。

我们最近接触的一个罕见病组织联盟==七色堇,里面就有数位职业的心理分析师,每周三晚上都有免费的咨询时间,大家可以去论坛注册提问。

引用如下: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沟通技巧: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沟通技巧更应该值得重视,我见过好多和同学,朋友相处愉快的,估计和活泼性格有关,也和沟通技巧有关,和同学,老师,家长的各种沟通,解释,体现了你对他们的尊重,得到他们的谅解帮助,体现了他们的能力和善良,估计是这样吧。越是不善沟通,隐藏自己,可能越发不能收拾,也得不到应该的帮助。所以希望大家尽量多沟通,多解释,不要太过内向和害羞,有问题也可以给我和黄大哥发邮件或者语音聊天,我们年纪大了,经历多,也有些经验)。


最后说两件很重要的事情,第一件是通过病友“花卷”的推荐,我们找到了一个好组织,正在筹建中的罕见病公益联盟。第二件是找到一个好病友,伊索寓言,不停地给我们提供有用好的资料,非常感谢他(她)。

病友 “伊索寓言”给我们提供了最新的三甲胺基因信息,还提供了改变基因的原理==表观遗传学,从理论上提供了如何改变基因,改变疾病,改变命运的办法,非常感谢,具体请看附录六:

关于罕见病联盟:
七色堇罕见病联盟是清华大学的两位理工男和罕见病基因治疗专家欧阳笠博士联合成立的,一个让病友获取罕见病科研医疗信息,分享经验,心理支持服务的一个社交平台。



创始人之一:坤哥

欧阳笠博士: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罕见病专家,世界溶酶体病年会基础医学分会主席,美国基因与细胞学会会员。

联盟还在最早期,希望大家踊跃参加,一方面是为自己的疾病,我们需要一个能有独立自主权的论坛,另一方面,如果平台做大了,以后也许可能会有一定的收益或者工作机会。可以参看联盟的招聘。


下面是七色堇联盟创始人坤哥的一点初心:


由于医疗的特殊属性,线下的当面沟通依然无法替代,但是考虑到国内资源的严重匮乏和不均衡,互联网的补充依然是一个对大家很有帮助的途径。我和很多80后、90后的互联网人交流过,他们几乎是中国社会里最擅长网络搜索的一拨人,但是在面对医疗、健康问题时,就算是他们,也依然很难快速甄别真实且有效的信息。可以想象其他的国人,面对这个问题将更加困难,尤其是在某些网站不作为,诱导宣传,不顾救死扶伤这一社会公义,只顾追求商业利益的情况下。而在罕见病领域,这种情况更加不容忽视。
 
因此,我希望能做一个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帮助尽可能多的病友,让每一位病友真正感受到「我不孤单,仍有希望」。我们希望用几年的时间至少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普。我们正在准备网站、公众号等线上平台的建设,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权威、及时、值得信任的平台。我们希望能通过平台尽可能减少罕见病病友被误诊的时间。同时如果时机合适,我们也会进行线下的讲座。这个科普不光是面向病友和家属,我们希望也面向一些没有太多罕见病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医护工作者。同时,如果可能,远程咨询也会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第二、病友社区&药企互动。因为罕见,很多病友在自己的城市没有一个同类型的病友,身边就算是父母其实也无法完全理解自己的想法。「最懂你的人是和你一样的人」。

没有可以倾诉以及能够互相理解的朋友,这种情况对于常人其实是很不容易理解的。病友们其实比大家想象的更需要社交,更希望被人需要,更希望展现自己的价值。但是现在很多病友很难找到这样的机会,所以我想和大家一起建一个这样的平台。同样的道理,很多病友的父母或者家属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一直以来其实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也在试图找到合适的方向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平台,能够和药企、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进罕见病科研的发展,加速新药研发。

我们最近正在和美国一家主要面向溶酶体疾病的药企交流,发现他们有两个治疗方案正在临床,其中一个花了9个月时间终于找到了一名患者,而另外一个则没有这么幸运,2年过去了一名都没有找到。罕见病的患者少,所以很多药企虽然想研发,但苦于无法获取合适的数据、信息甚至是样本,我想也许平台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药企的研发之路更加顺利,我们希望搭建一座对接的桥梁。
  
第三、实际的帮助。我之前做了一个小范围的病友调研,发现有三个需求是公共属性:教育、工作、钱。

因为生病导致的身体原因,不少病友无法正常到学校上课,也为日后他们找工作增加了难度,收入有限再加上无法控制的医疗支出,这三个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因此,我们会尽快对接合适的资源在这三个方向做一些努力,如果计划进展顺利,在较短时间内有可能让病友因为平台而有收入!关于教育和工作问题,我们做了一些比较深入的调研,已经有了初步的方案,但是解决的时间上可能会稍微靠后一些。同时,我们也了解到,除了生存方面,大家在社会成就、个人实现方向上也是有需求的,这也是我们关心和期望努力的方向。



附录一:
“文献,我主要得到了两种检测的方式: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

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

采用日立6 5 0一6 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发光和荧光波长分别取2 8 3 n m 和3 6 9n m ;两个透光狭缝皆取3 n m , 正常增益。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线性范围:测定了浓度从4 p p b至Z p p m 的一系列S K 的水溶液, 其浓度C与荧光强度F 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用重蒸水作溶剂和空白, 检测限可低至1 p p b。

样品实测:
用上述方法, 在一通风较好的厕所中,以0.5 L / m i n 的速度抽
气20 分钟( 吸收液为5 m L 蒸馏水) , 测定荧光强度, 与标准对照求得该厕气中S K 浓度为1.1μg/m3
来源:空气中引噪和3-甲基吲哚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气相色谱法:
空气中3-甲基吲哚经Tenax-GC采样管吸附后,街道色谱仪的六通阀上,加热转换到载气气路系统脱附,经XE-60/Chromosorb WAW-DMCS色谱柱分离,用氢焰检测器进行检测。

仪器:国产1 0 2 型气相色谱仪: 氢焰检测器、Tenax-GC采样管、
二硫化碳相苯酚, 分析纯( 上海试剂厂产品) ;X E一6 0 固定液
( 英国产品)。

采样:在采样地点将采样管与采样泵连接, 以500mL/min采气
7500mL,密封后待分析。

分析:色谱条件: 色谱柱用长为3 m内径2mm的聚四氟乙烯管柱。 合理控制加热时间,温度等条件:采用合适的加热时间, 才能得到被吸附组分 的最高回收率。因此, 应选择回收率高而加热时间短的条件。经过实验, 加热温度在300℃条件下, 加热时间为90s时回收率最高。

合理选择取样速度:实验证明流量为1000ml/min时回收率最高。

际测定:应用本方法测定空气中的3-甲基吲哚,以
500Ml/min采集气体36L,测定结果为:3-甲基吲哚的含量0.35μ
g/m3

来源:空气中引噪和3-甲基吲哚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此外,我还得到了一些检测3-甲基吲哚的方法。虽然不是检测空
气中的含量,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是一种快速检测粪便中粪臭素(3-甲基吲哚)的含量的测定
方法。这种方法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2毫升甲醇提取0.5克样品。提取纯化Amberlite XAD-8。较低的检测限为2.5 ng /注射(0.2微克/克粪便)。粪臭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5%,而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批内)和11.8%(国际法)。人类粪便样品中的平均浓度为15.5微克/克,猪粪便中的平均浓度为10微克/克。

附录二:




一、肠道通透性定义
肠道通透性与肠屏障功能有关,其正常的肠道通透性取决于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肠黏膜屏障是指肠道能够防止肠内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它可以防止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及抗原和微生物进入体内,同时允许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分子交换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系统,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这些屏障的交互作用使得肠道能够保持渗透性平衡,这种功能状态,描述为肠道通透性。
 
肠道通透性可以理解为肠屏障的可测量特征,是指分子通过非载体依赖扩散的方式通过肠道上皮细胞层的过程,是与肠道共生菌群以及黏膜免疫系统密切联系的屏障功能。
二、肠道通透性相关疾病
肠道为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器官,由于进食等因素肠黏膜不断受到肠腔炎症抗原的刺激,一般情况下,肠黏膜屏障完整,肠道通透性功能正常,上皮仅允许少量的抗原穿过肠黏膜,这些穿透肠黏膜的抗原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机体免疫调节系统对其进行很好的控制,从而保持抗原暴露与免疫激活之间的平衡。保护屏障完整性从而不引起肠道通透性改变是达到这种平衡所必需的。肠道通透性改变使肠腔抗原不成比例的穿透肠黏膜和或免疫失调可能引发胃肠道疾病或免疫系统性疾病。
1.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导致的肠通透性改变是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的主要特征。紧密连接是构成肠黏膜上皮细胞机械屏障的重要结构,可防止肠道有害物质侵入肠黏膜,维持肠上皮的通透性和细胞的极性。有研究发现,IBD发病时,肠黏膜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如TNFα、INF、IL-1和IL-13的活性增强,损伤肠上皮细胞,诱导上皮细胞凋亡,影响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分布,使连接复合物遭到破坏,进而破坏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抑制黏蛋白的产生,破坏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造成肠黏膜屏障障碍,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另外,近期有研究显示,朊病毒蛋白的移位破坏了肠黏膜屏障,增加了肠道通透性,是IBD的发病机制之一。此外,肠道菌群是引起肠道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肠道通透性增高的必要条件。IBD患者的肠道菌群构成及代谢较正常人发生了明显变化,数量和构成发生变化,多样性减少,稳定性降低,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被打破。IBD中细胞凋亡的增加,上皮细胞的脱落以及糜烂和溃疡也可以反过来增加肠道通透性,形成了正反馈。
2.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肠道通透性改变不仅在IBD中发挥致病作用,而且在IBS中同样存在。有研究发现,在IBS中肠道通透性的增加与轻度炎症、内脏过敏和疼痛相关。电子显微镜下发现腹泻型IBS(IBS-D)中存在细胞骨架缩合和上皮细胞间间隙放大的现象,这就为IBS增加肠道通透性提供了形态学基础。其机制可能与肥大细胞活化及五羟色胺分泌增多有关。此外,IBS患者肠道微生物构成、数量与健康人群同样存在差异,加之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含量异常,改变肠道通透性,影响肠道功能。目前,肠道通透性改变的主要原因仍有待确定,潜在的因素还包括食物过敏,遗传和后天因素。不论什么原因,可以确定的是黏膜屏障缺陷可以破坏黏膜免疫系统,导致抗原物质增加,并且轻微免疫激活和炎症分子的释放反过来又可以增加肠道渗透性。总之,现在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在IBS中肠通透性增加与免疫激活和疼痛及菌群变化相关联,这就为IBS新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了重要方向。
3.肥胖及代谢性疾病:
肥胖和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与肠屏障和肠道菌群改变引起的肠通透性改变有关。许多研究发现代谢性疾病均与肠渗透性增加和细菌或细菌产物的移位和内毒素进入血流相关,并在肝脏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的微生态不同于健康人和体形偏瘦的人群。肥胖和代谢性疾病患者中,微生态的改变有助于从营养素中获取更多的能量,获得来自食物的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依赖于微生物,研究发现肥胖患者中,特定的细菌可以增加非宿主细胞表达的酶,并可以消化吸收难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Bosi等比较了81例T1DM患者和40位健康人的肠道功能,T1DM患者肠道通透性显著增加。Vehik和Dabelea也认为肠道通透性的增加会导致外源性抗原的吸收,引起胰岛β细胞的损害,促进T1DM的发生发展。肠道通透性的改变和少量的细菌或细菌产物的移位引起的轻度炎症现在被认为是引起代谢性疾病一个重要机制,也可能导致肝脏、心肌的脂肪变。
4.危重病:
不仅慢性疾病如IBD,IBS和代谢性疾病,而且在危重患者中急性肠损伤和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均与肠屏障损伤及显著增加的肠道渗透性相关。这些并发症常出现在接受腹部大手术的患者、创伤患者、烧伤患者和其他ICU患者。肠道低灌注引起肠道渗透性改变被视为此类并发症的元凶。例如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肠道缺血是肠黏膜屏障损害的早期事件,影响急性胰腺炎的结局。临床上最明显的肠道缺血表现为结肠坏死、狭窄或者瘘管形成。此外,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和任何原因引起的急性肠道缺血和急性肠毒性均可发生,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也有此类事件的发生。另外,在生理条件下例如在紧张时,肠道低灌注也可能导致肠功能障碍。
除了IBD、IBS、代谢疾病和危重患者肠功能衰竭,其他疾病如腹腔疾病,结肠癌和炎性关节病等可能与肠道菌群和肠屏障改变引起肠道通透性改变有关。与肠道通透性密切相关的肠屏障功能及细菌移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因此,如何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显得至关重要。
三、肠道通透性的影响因素
1.细菌菌群:
肠道拥有与人体相关联的最大的细菌群落,肠黏膜的生物屏障实质是对外来菌株有定植抵抗作用的肠内正常共生菌群。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免疫系统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彼此达到平衡才能维持肠道健康。目前的研究发现,当肠道微生物的种群改变后会引起肠道通透性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包括特发性疾病、炎症性肠病(IBD)、糖尿病、肥胖症、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其机制与微生物群可以引起丁酸的分泌减少,促进炎症反应相关,如黏附侵袭性大肠杆菌(AIEC),它可直接损伤肠黏膜屏障,促进炎症反应。Garcia-Lafuente等用混有菌群的老鼠结肠片段通过手术接到结肠上,导致了肠通透性的增加。不仅细菌的存在,而且它们的组成同样影响肠屏障功能。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的某些共生细菌能够显著增加肠道通透性,而乳酸杆菌则相反,能够降低通透性。
2.旁细胞途径:
旁细胞途径是一个复杂有序的结构,主要由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控制。紧密连接在维持肠通透性中作用最大。肠黏膜紧密连接存在于黏膜细胞膜的边缘和顶部,控制着细胞间通道开放,是细胞旁路途径的第一道防线。当出现病理情况,其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引起肠通透性增高,导致肠道细菌移位。许多紧密连接蛋白中,claudin蛋白很重要。claudin蛋白之间的链锁连接形成了细胞旁路途径,是影响紧密连接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最重要的紧密连接调节通路是Zonulin通路,许多实验证实,Zonulin的增加可致肠壁通透性增加。Zonulin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蛋白,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快速、可逆地调节肠道通透性,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肠道通透性的生理性调节蛋白。
3.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植物大麻已经用于治疗胃肠道的各种疾病,如呕吐、厌食、腹泻和肠道炎症。最近的动物实验数据表明,肠屏障功能通过激活体内肠大麻素1型受体(CB1R)而发挥作用。CB1R对结肠通透性起保护作用。动物实验发现,与正常同窝小鼠相比,敲除CB1R的小鼠的肠道通透性明显增高。Muccioli等发现肥胖小鼠的CB1R上调,应用CB1R拮抗剂后发现细菌抗原移位减少,如脂多糖(LPS)进入体循环减少。需要注意的是,大麻素的作用是相对的(改善或破坏肠道通透性),即内源性大麻素,如花生四烯酸乙醇胺破坏渗透性,而植物大麻素,像大麻二酚和四氢大麻酚,可能会作为部分CB1R拮抗剂,保护肠道通透性。
4.益生菌:
许多研究指出益生菌有利于保护肠道通透性。例如,益生菌大肠杆菌尼氏1917(ECN)可以防止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T84和Caco-2细胞的感染进而使得肠道通透性不被增加。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LP)能显著改善肠道炎症的临床和病理表现,阻止紧密连接超微结构破坏,促进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肠上皮细胞甘露醇通透性,升高跨膜电阻值,降低了TNF-α和IFN-γ的浓度,减轻了肠道炎症。因此益生菌的应用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很大意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5.饮食:
许多动物研究调查了高脂肪饮食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和肠通透性的影响,一致表明,富含能量的高脂肪饮食可以造成内毒素血症并增加肠道通透性。此外,维生素A、D以及短链脂肪酸的缺乏也可以增加肠道通透性,进而引起疾病。因此饮食的合理性对于预防疾病也是很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许多因素会影响肠道通透性,引起疾病。了解这些因素并发现更多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操控它们,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四、肠道通透性的检测方法
肠通透性和完整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测量,其评估方法依赖于设计(在体外与体内测量)、对象(人或动物模型)、用于评估的标记物(离子,分子量不同的糖类,大分子和抗原,细菌产物和细菌)以及用于标记分子测量的标本(外周血,门静脉血,尿)。Ussing chamber系统(通过微电极检测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电流变化,对肠道药物吸收、通透性和分泌情况进行研究)被广泛应用。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检测肠道通透性的方法是口服分子探针测定尿回收率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口服探针类物质,其探针不会在体内被代谢,但可经肾脏随尿液清除排出,对这些物质计算尿回收率,进而定量的评估肠道通透性的变化。当肠黏膜上皮受损时,肠道通透性改变,通过肠黏膜上皮的探针的量也随之改变。主要的探针分为糖分子探针、同位素分子探针及聚乙烯二醇分子类探针,糖分子探针临床应用较多,与其他糖分子探针相比,甘露醇和乳果糖回收率较高,且受肠腔内渗透压影响较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糖分子探针,因此国际通用的测定肠道通透性的指标是乳果糖和甘露醇排出率比值(L/M),其通过高效气-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在尿中的排出量,进而计算排出率比值。正常状态下,甘露醇探针通透率大于乳果糖,病理情况下,乳果糖通透率增加,致两者比值增大。该比值能真实地反映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是一种无创的诊断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方法,现已广泛用于临床的肠道通透性检测。
还有一些新颖的渗透性实验通过分子标记物检测,包括血浆内毒素(LPS)测量(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内细菌或内毒素向肠腔迁移,在血液中可出现一段时间的增高),血浆D-乳酸(正常情况下极少存在血中。当肠道肠黏膜屏障遭到破坏时,大量D-乳酸就可通过受损的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肠道黏液的细菌含量分析以及循环内毒素核心抗体(EndoCAb)、瓜氨酸、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及一些免疫标志物为标记进行肠道通透性的评估。
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认为很多疾病与肠道通透性异常相关,肠道通透性增加对某些疾病的进展也非常关键,当通透性增高被阻断后,1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等疾病的进展也就变得缓慢,目前一些方法已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应用益生元、益生菌以及"粪菌移植"来调节肠道通透性。明确肠道通透性异常和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阻断肠道通透性增加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有助于我们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新靶点。




附录三: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罗马Ⅲ将其列为功能性肠病的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按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种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型多见。
病因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被认为是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调控异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胃肠道动力紊乱
肠道动力变化是IBS 症状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以腹泻为主的IBS患者呈肠道动力亢进的表现,小肠传输时间显著缩短,结肠动力指数和高幅推进性收缩的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提高。便秘型IBS则正好相反,表现为肠道动力不足。
2.内脏感觉异常
研究发现IBS患者多数具有对管腔(直肠)扩张感觉过敏的临床特征,其平均痛觉阈值下降,直肠扩张后的不适程度增强或有异常的内脏-躯体放射痛,提示脊髓水平对内脏感觉信号处理的异常。
3.中枢感觉异常
研究表明,IBS患者其内脏疼痛的中枢通路与正常人有所不同,且腹泻型IBS与便秘型IBS之间的大脑反应区也有所不同。
4.脑-肠轴调节异常
IBS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传入信号的处理及对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异常。
5.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
研究显示,急性肠道感染后发生IBS的几率大大增高,因此肠道急性感染被认为是诱发IBS的危险因素之一。肠道感染引起的黏膜炎症反应,通透性增加及免疫功能激活与IBS发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6.精神心理因素
IBS患者常有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异常。同时精神心理应激也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说明精神心理因素与IBS有密切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第四种和第六种原因和我们关系更紧密,第四种是肠道植物神经紊乱,照成各种功能,环境失调,第六种焦虑,紧张不仅仅能加重肠易激综合征,还能加重各种全身疾病。

治疗如下:

目前对IBS的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在《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中提出:“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建立在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症状治疗和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注意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和综合运用。”
1.调整饮食
详细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其与症状的关系,避免敏感食物,避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酒精等,并减少产气食物(奶制品,大豆,扁豆等)的摄取。高纤维素食物(如麸糠)可刺激结肠运动,对改善便秘有明显效果。
2.心理和行为治疗
对病人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具体包括心理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等,对于有失眠,焦虑等症状者,可适当予以镇静药。
3.药物治疗
(1)解痉剂 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选择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或离子通道调节剂。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颠茄、莨菪碱类也能改善腹痛症状,但需注意不良反应。
(2)通便剂 便秘可使用导泻药,可试用容积性泻剂如甲基纤维素和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刺激性泻剂应慎用。
(3)止泻剂 如洛哌丁胺或复方苯乙哌啶等,可改善腹泻,需注意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轻症者可选用八面体蒙脱石等吸附剂。
(4)促动力剂 适用于有腹胀和便秘型患者。常用的有西沙比利或莫沙必利等。
(5)内脏止痛剂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具有缓解躯体和内脏疼痛的作用。5-HT3受体阻滞剂如阿洛司琼,能改善腹泻型患者的腹痛及大便次数,可引起缺血性结肠炎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注意。5-HT4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因其存在增加心血管缺血事件的风险,已被停止使用。
(6)抗精神病药 对腹痛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尤其是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适当予以镇静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有一定帮助。
(7)益生菌 能调整宿主肠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适用于伴有肠道菌群失调的IBS患者
附录四:

陈女士14岁的女儿小丽(化名)在西安一所中学上初二。2017年11月10日,陈女士接到老师的电话,称孩子身上有怪味,影响了周围同学正常上课,希望陈女士尽快到校领回小丽。陈女士表示,“孩子那段时间有脚气,正在治疗”。结果小丽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晚饭后借口散步离开了家,随后失联。直到11月17日凌晨,陈女士才接到派出所电话,说孩子找到了。此后,小丽的行为越来越不正常,请来心理医生也无济于事。小丽只好被送进精神病医院治疗。陈女士认为,孩子现在变成这个样子,是因在学校遭到歧视,后又离家出走才导致出现精神问题。校方:学校有无责任,需有权威认定。

女生脚臭 
同学和老师打电话叫来家长
陈女士所说的那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
 “孩子那段时间有脚气,在治疗。”陈女士说,那件事就发生在小丽离家出走的当天上午。
据陈女士讲,那天小丽正常去上学,刚上课不久,正在公交车上的陈女士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小丽同班同学的家长,直接就说让我赶紧把小丽领回家,说她身上有怪味,把大家都熏得受不了。”陈女士进一步追问,对方才承认是小丽的同班同学。随后班主任也接过了电话表示,小丽身上的臭味确实不小,影响了周围同学正常上课,多位学生报告此事,班主任也希望陈女士尽快到校领回小丽。
“我赶到学校的时候,小丽站在教室外面。”陈女士说,在与老师交涉后,她把女儿领回了家。期间多次询问小丽,但孩子情绪低落,不想说话。回到家里,陈女士给女儿彻底清洗了一遍,之后又把女儿送回学校。下午放学时,陈女士正常接回小丽,当晚吃过饭,小丽就离家出走了。
校方
学校有无责任,需有权威认定  
陈女士说,找回孩子后,她开始担心孩子受到身体伤害,结果没发现身上有伤痕,小丽也说自己未受到不法侵害,但坚决不再去上学。陈女士表示,小丽曾跟好友说过“我不去上学,他们都看不起我”的话语。联系当日发生的事情,陈女士认为孩子离家出走,可能因为在学校受歧视,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孩子找回来后,张副校长还带着心理老师来家里看小丽,当面道歉说,学校有责任。”陈女士说,小




附录5:
近期发表于Nat
已邀请: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